让更多人通欧洲杯过运动促进健康(关注基层体育)
栏目:室内知识 发布时间:2024-07-04 10:34:11

  欧洲杯江苏现有12个省级运动促进健康中心试点单位、100个基层慢性病运动健康干预单位、134个省级以上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每年向基层群众提供体卫融合服务50多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做自己健康的主人”“运动是良医”等理念深入人心,大众对全民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多,期待越来越高。近年来,《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提出,推动体卫融合,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

  文件发布以来,各地在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方面做了哪些积极探索?短板如何补强,资源如何共享?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江苏多地进行探访。

  从治疗伤病的运动员,到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在苏州,越来越多人将“运动干预”视为追求健康的重要手段。在苏州市立医院科学健身指导门诊,经过一系列健康评估和测试,市民就可以获得一份因人而异、安全有效的运动处方。

  “语言、药物和手术刀是医生的‘三件宝’,如今还可以加上运动处方,让运动处方成为我们的‘第四件宝’。”苏州市立医院副院长郝跃峰介绍,运动处方分为医疗运动处方和健身运动处方,前者主要针对慢性病患者和运动损伤人群,后者则更偏向于科学健身指导。无论哪种运动处方,都是防治并重,通过科学运动,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扩大运动处方覆盖面,苏州整合医疗、高校等多方资源,打造了“运动云医院”公益平台。平台集预防、诊疗、科普等功能于一体,吸引200余名体育、医疗领域专家入驻。用户不仅可以在平台上了解科学健身相关知识,还可以实现线上问诊、线上开方、线上随访。

  推动体卫融合走深落实,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在南京,体卫融合被列入2023年民生实事,运动促进健康机构覆盖城乡,功能不断完善。“我们今年新建了6个运动促进健康试点机构,完成体质健康监测和运动健身指导服务7万多人次,把优质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南京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姚安表示。

  深化体卫融合,不仅可以发挥体育锻炼在防治疾病方面的多效用、低成本优势,还能进一步激发大众参与运动健身的意识,让体卫两个系统的资源形成“1+1>2”的效果。据统计,江苏现有12个省级运动促进健康中心试点单位、100个基层慢性病运动健康干预单位、134个省级以上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每年向基层群众提供体卫融合服务50多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几年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持续提高,国民体质水平总体向好。然而,近视、肥胖、脊柱健康等问题持续多发,成人慢性病患者的数量有扩大趋势,全面提升国民体质仍面临不少挑战。

  “从全球范围看,推动健康关口前移、重心下移,重视非医疗健康干预尤其是体卫融合,被视为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与科学健身研究中心主任徐建方表示。

  今年65岁的南京市民朱大爷明白运动的重要性,但因为患有脑梗、高血脂,不敢过多运动。来到雨花台区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对他的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开具了运动处方。“运动时会佩戴手环监测心率情况,社会体育指导员也会在旁边指导,方便又安全。”朱大爷说。

  “我们和南京市体育医院结成医联体,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纽带,构建了检测、评估、指导欧洲杯、练习的完整闭环,充分发挥运动的健康促进功能。”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介绍,对居民而言,社区运动促进健康站就是家门口的“专业健身房”。

  走进常州奥体青少年健康促进中心,“青少年脊柱健康关爱行动”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这里是常州市教育局与体育局联合挂牌的市级脊柱侧弯防控中心,近年来免费为全市128所中小学18万余名学生进行脊柱健康公益普查,并利用寒暑假及周末为脊柱侧弯学生提供运动纠正指导和治疗服务。

  “健康中国应该从小抓起,持续发挥体育、教育、医疗的作用,共同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徐建方说,“体卫融合的重要目标,就是构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体系,让更多人通过运动促进健康。”

  江苏体育运动人才和医疗卫生人才储备相对充足,但是推动体卫融合,需要一批既懂“体”又懂“医”的复合型人才。江苏省体育局和卫生健康委每年安排专项经费预算,支持南京体育学院打造国家运动处方师培训基地,联合面向医疗机构的从业医师开展运动处方师培训。截至目前,已经培训了1400多名获得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认证的运动处方师。

  此外,江苏省体育局在每年组织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培训中,增设了健康管理、基础医疗和急救课程。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在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培训中,强化了体卫融合方面的培训内容。江苏省内体育院校加强与医院合作,建设学生实践实习基地,联合培养体卫融合人才。

  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需要倡导“大体育大健康”理念,强化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责任意识,调动企业、高校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在宿迁,社会主体参与运营的宿迁市运动康复中医门诊2022年建成并对外营业。门诊占地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政府提供场地、部分配套设施及政策支持,社会力量负责人员设备投入及运营,为群众提供运动促进健康服务。门诊目前已开展体质监测、中医理疗、运动康复等多项业务,一年来服务市民超过6000人次。

  “接下来,我们将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高校助力,整合优势资源,让体卫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宿迁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实现健身运动“主动、前端的健康干预”,需要形成“人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更需要加快普及科学健身理念和知识。江苏省体育局充分利用新媒体、发挥优秀运动员的示范效应,制作《科学健身100期》《科学健身周周练》系列视频,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健身教学,宣传健身文化,吸引更多人主动参与。

  本报记者 李 洋《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4日 第15 版)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扬名街道芦二社区组织专业医师进社区,指导群众进行科学健身。朱吉鹏摄(影像中国)

  江苏现有12个省级运动促进健康中心试点单位、100个基层慢性病运动健康干预单位、134个省级以上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每年向基层群众提供体卫融合服务50多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做自己健康的主人”“运动是良医”等理念深入人心,大众对全民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多,期待越来越高。近年来,《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提出,推动体卫融合,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

  文件发布以来,各地在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方面做了哪些积极探索?短板如何补强,资源如何共享?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江苏多地进行探访。

  从治疗伤病的运动员,到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在苏州,越来越多人将“运动干预”视为追求健康的重要手段。在苏州市立医院科学健身指导门诊,经过一系列健康评估和测试,市民就可以获得一份因人而异、安全有效的运动处方。

  “语言、药物和手术刀是医生的‘三件宝’,如今还可以加上运动处方,让运动处方成为我们的‘第四件宝’。”苏州市立医院副院长郝跃峰介绍,运动处方分为医疗运动处方和健身运动处方,前者主要针对慢性病患者和运动损伤人群,后者则更偏向于科学健身指导。无论哪种运动处方,都是防治并重,通过科学运动,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扩大运动处方覆盖面,苏州整合医疗、高校等多方资源,打造了“运动云医院”公益平台。平台集预防、诊疗、科普等功能于一体,吸引200余名体育、医疗领域专家入驻。用户不仅可以在平台上了解科学健身相关知识,还可以实现线上问诊、线上开方、线上随访。

  推动体卫融合走深落实,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在南京,体卫融合被列入2023年民生实事,运动促进健康机构覆盖城乡,功能不断完善。“我们今年新建了6个运动促进健康试点机构,完成体质健康监测和运动健身指导服务7万多人次欧洲杯,把优质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南京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姚安表示。

  深化体卫融合,不仅可以发挥体育锻炼在防治疾病方面的多效用、低成本优势,还能进一步激发大众参与运动健身的意识,让体卫两个系统的资源形成“1+1>2”的效果。据统计,江苏现有12个省级运动促进健康中心试点单位、100个基层慢性病运动健康干预单位、134个省级以上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每年向基层群众提供体卫融合服务50多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几年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持续提高,国民体质水平总体向好。然而,近视、肥胖、脊柱健康等问题持续多发,成人慢性病患者的数量有扩大趋势,全面提升国民体质仍面临不少挑战。

  “从全球范围看,推动健康关口前移、重心下移,重视非医疗健康干预尤其是体卫融合,被视为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与科学健身研究中心主任徐建方表示。

  今年65岁的南京市民朱大爷明白运动的重要性,但因为患有脑梗、高血脂,不敢过多运动。来到雨花台区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对他的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开具了运动处方。“运动时会佩戴手环监测心率情况,社会体育指导员也会在旁边指导,方便又安全。”朱大爷说。

  “我们和南京市体育医院结成医联体,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纽带,构建了检测、评估、指导、练习的完整闭环,充分发挥运动的健康促进功能。”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介绍,对居民而言,社区运动促进健康站就是家门口的“专业健身房”。

  走进常州奥体青少年健康促进中心,“青少年脊柱健康关爱行动”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这里是常州市教育局与体育局联合挂牌的市级脊柱侧弯防控中心,近年来免费为全市128所中小学18万余名学生进行脊柱健康公益普查,并利用寒暑假及周末为脊柱侧弯学生提供运动纠正指导和治疗服务。

  “健康中国应该从小抓起,持续发挥体育、教育、医疗的作用,共同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徐建方说,“体卫融合的重要目标,就是构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体系,让更多人通过运动促进健康。”

  江苏体育运动人才和医疗卫生人才储备相对充足,但是推动体卫融合,需要一批既懂“体”又懂“医”的复合型人才。江苏省体育局和卫生健康委每年安排专项经费预算,支持南京体育学院打造国家运动处方师培训基地,联合面向医疗机构的从业医师开展运动处方师培训。截至目前,已经培训了1400多名获得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认证的运动处方师。

  此外,江苏省体育局在每年组织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培训中,增设了健康管理、基础医疗和急救课程。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在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培训中,强化了体卫融合方面的培训内容。江苏省内体育院校加强与医院合作,建设学生实践实习基地,联合培养体卫融合人才。

  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需要倡导“大体育大健康”理念,强化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责任意识,调动企业、高校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在宿迁,社会主体参与运营的宿迁市运动康复中医门诊2022年建成并对外营业。门诊占地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政府提供场地、部分配套设施及政策支持,社会力量负责人员设备投入及运营,为群众提供运动促进健康服务。门诊目前已开展体质监测、中医理疗、运动康复等多项业务,一年来服务市民超过6000人次。

  “接下来,我们将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高校助力,整合优势资源,让体卫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宿迁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实现健身运动“主动、前端的健康干预”,需要形成“人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更需要加快普及科学健身理念和知识。江苏省体育局充分利用新媒体、发挥优秀运动员的示范效应,制作《科学健身100期》《科学健身周周练》系列视频,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健身教学,宣传健身文化,吸引更多人主动参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欧洲杯,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